雅安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来源:
浏览:
打印

  雅安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对拟列入全省2012年度“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范围的示范村庄进行公开测评的公告

  2012年度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以下简称“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示范村庄公开测评工作正式启动,经县(区)推荐和市治理办审核,拟将我市雨城区合江镇双合村等54个村庄列入全省2012年度城乡环境优美示范工程争创范围,按照示范工程评选的有关规定,现将上述村庄的基本情况公示于后,社会各界如有异议,请在3日之内(2012年6月11日——2012年6月14日)向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直接反映(联系电话:2226208,联系人:陈先生)。

  一、列入“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范围村庄基本条件

  1、规划水平提高;

  2、风貌特色突出;

  3、配套设施完善;

  4、村容整洁卫生;

  5、文明乡风形成;

  6、示范要求达标。

  二、拟列入“五十百千示范工程” 创建范围的村庄

  雨城区

  1、合江镇双合村

  (一)村庄概况。

  合江镇双合村位于雨城区东面,复员面积2.7平方公里,海拔650米,辖区七个村民小组,农户237户,人口879人,现有耕地面积232.5亩,其中茶园面积1752亩,户平均达7.4亩,茶叶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全村有主道四条共8.5公里,其中水泥路6公里,碎石路2.5公里。通自来水户170户,达到70%以上。

  (二)工作基础。

  通过三年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按照相关的工作要求,结合“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及新农村示范点的打造工作,积极开展对双合村的环境治理。作为合江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前期已投入资金4万元,安排专职保洁员3人,每天保洁4次,遇赶场天场散后立即打扫市场;添置垃圾清运车,由专职人员负责垃圾清运,保证每日垃圾桶清运率为100%;全村通自来水用户170户,达到70%以上;现建有生活污水处理池一个,新建村级活动室一个。双合村作为“草合”公路改造的起点,已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现已启动“草合”公路的改造工作。

  2、合江镇塘坝村

  (一)村庄概况。

  合江镇塘坝村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海拔为600米。辖区六个小组,有人户243户,人口845人,劳动力559人,有学校一个,党员34名。现塘坝村有耕地为300亩,现有主导产业茶叶面积1350亩,桑园面积30亩,竹林300亩,堰渠1条长600米。山平塘2口,面积8亩。建有沼气池75口,村道7.2公里(未硬化的为6公里),便道3.5公里(毛路),集中饮用水池7口(小型),2011年人均纯收入为5200元。

  (二)工作基础。

  塘坝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把环境治理工作列为重中之重,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着力点,强化治理设施建设,结合“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及新农村示范点的打造工作,积极开展对双合村的环境治理。安排专职保洁人员2人,每天保洁4次;添置垃圾清运车,由专职人员负责垃圾清运,保证每日垃圾清运率为100%;严格实施“门前三包”制度,提升“门前三包”责任制的可操作性;建有沼气池75口,集中饮用水池7口,改厨改厕改圈率达60%,是新农村重点建设村。

  3、碧峰峡后盐村

  (一)村庄概况。

  碧峰峡后盐村属于山区,距离乡政府9公里,进出通道是从黄龙湖经红牌村到红豆树的一条碎石路,长度8公里,幅员面积4.0平方公里,海拔1020米,年平均气温16 ℃,年降水量800毫米。有耕地1040亩,其中人均耕地1.72亩;有林地2000亩。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60户,有乡村人口560人,其中农业人口540人,占总人口的96.45%,劳动力280人,占总人口的50%,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0人,占总人口的14.29%。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987元。农民收入主要以茶叶种植、务工为主。

  (二)工作基础。

  后盐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近年来,党委、政府投入一定资金完善农村环卫设施,扩充环卫队伍,重点治理污水乱排和清理沟渠污泥,保证河道水质良好,基本上看不到漂浮垃圾。通过农房庭院整治工作,对有条件的农户进行开展“一池三改”建设,即建沼气池,改厕、改厨、改圈。对村庄道路、场地、房前屋后、厕所定期清扫,保持村庄整洁。不断规范家禽、家畜饲养和清洁卫生管理,减少畜禽粪便污染。开展庭院环境整治工作,着重治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问题,通过整治基本无乱搭乱建、无乱贴乱画、无乱涂乱乱写、乱吊乱挂现象。

  4、多营镇陆王村

  (一)村庄概况。

  多营镇陆王村幅员面积5.07平方公里。其中,稻田303.29亩,旱地285.74亩。地处雅安市郊,毗邻国道318线,距成雅高速公路出口仅150米,有一条长2.5公里的村道贯通全村。最高海拔高度850米。该村植被丰富,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昼夜温差小。全村5个村民小组,224户农户,756人,以种植、养殖业为主。

  (二)工作基础。

  陆王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该村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开栏、宣传画等服务工作平台,深入宣传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工作目标和任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参观示范区域、设立知识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大力进行宣传发动,让更多的群众支持和参与“五十百千”示范建设工作。实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垃圾由保洁人员负责,做到日产日清;要求住户自行对公共区域内和院坝堆放的杂物和乱搭乱建进行清理。坚决制止垃圾乱扔行为,及时清理路面的垃圾;辖区范围内无卫生死角。

  5、凤鸣乡龙船村

  (一)村庄概况。

  龙船村位于凤鸣乡中心,幅员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509亩、园地398亩、林地1220亩、水面63亩、其它58亩(水田345亩,旱地164亩)。辖有5个社,农户229户,人口783人,劳动力480人,外出务工169人,常年外出务工171人。截至2011年底人均收入6368.33元。

  (二)工作基础。

  全村目前有日常保洁员4名,垃圾中转站3个,由乡上安排专人运输垃圾,村上组织人员对垃圾进行清运,做到垃圾日产日消,有效的保障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确保“五十百千”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是与村组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考核,深化村组的管理职能;二是与保洁员签订工作协议,明确保洁员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强化保洁职能;三是实行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包院落的工作责任制度,切实做到了目标到位,责任到人,有效地推动了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6、上里镇白马村

  (一)村庄概况。

  白马村幅员面积12.1平方公里,现有5个村民小组, 272户,711人。现有耕地面积621亩,林地3200亩,茶叶512亩。退耕还林815.6亩,退耕还茶112.5亩。目前,白马村共流转土地50亩,其中猕猴桃果园20亩,从事旅游业和务工为村民收入主要经济来源,全村共有农家乐20家,2011年人均收入6510元。自2005年上里镇一期开发后,广大村民对旅游发展的热情日益高涨,也清醒认识到优美的环境才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

  (二)工作基础。

  白马村处于上里古镇旅游沿线,广大村民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健全了保洁制度,落实村级保洁队伍,配备保洁员2人,对主要道路沿线实现全天候保洁,消除卫生死角;实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垃圾由环卫处负责,做到日产日清;村内有休闲健身绿地,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实现绿化,无暴露垃圾,农户庭院杂物不乱堆乱放;文明乡风形成,通过多形式宣传普及文明、卫生常识,倡导文明行为方式和良好卫生习惯,制定“村规民约”推进村庄五乱治理,在村民中形成讲文明、爱卫生的新风尚。

  7、孔坪乡新村村

  (一)村庄概况。

  孔坪乡新村村为孔坪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幅员面积6.3平方公里。辖区四个小组,有人户252户,人口884人,劳动力584人,党员33名,其中50岁以下党员19名,辖区内有学校2个。新村村现有耕地228.3亩,林地1553.8亩。集中饮用水池4口(小型),2011年人均纯收入为6410元。

  (二)工作基础。

  在创建2012年“五十百千”示范村工作中,在原有3名保洁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名保洁员,配备了1名专职管理人员。今年以来,乡上对保洁员进行了3次培训工作,给每位保洁员发放了保洁制服和清扫工具,配备了2辆三轮清运车。前期已制定了详细的工程规划方案和经费预算,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完善小区排污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标识标线标线和停车场点;整治进出口通道,规范店招店牌,完善绿化亮化;修建沼气净化池和公厕,完善环卫设施和全面完善主街风貌打造。

  名山县

  1、中峰乡海棠村

  (一)村庄概况。

  海棠村位于中峰乡牛碾坪茶叶繁育基地,距108国道4.5公里,名王路穿过全村。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57户,总人口765人。全村现有茶园2170亩,大型茶叶加工厂3家。201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6928元。

  (二)工作基础。

  中峰乡海棠村已制定创建方案,风貌改造、美化、绿化等工程项目正在招投标。现已投入60万元建成村活动室。

  2、中峰乡大冲村

  (一)村庄概况。

  大冲村位于中峰乡以东,距108国道3公里,名王路、新中路穿过全村。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25户,总人口1438人。全村现有茶园3720亩,茶叶加工厂25家。201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6523元。

  (二)工作基础。

  中峰乡大冲村已制定创建方案,风貌改造、美化、绿化等工程项目正在招投标。现已投入60万元建成村活动室。

  3、中峰乡三江村

  (一)村庄概况。

  三江村位于邛名高速百丈湖收费站出口处,新中路穿过全村。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72户,总人口1303人。全村现有茶园2716亩,茶叶加工厂11家。201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6316元。

  (二)工作基础。

  中峰乡三江村已制定创建方案,风貌改造、美化、绿化等工程项目正在招投标。现已投入60万元建成村活动室。

  4、蒙顶山镇梨花村

  (一)村庄概况。

  梨花村位于名山县县城城乡接合部,蒙顶山镇中心,名雅快速通道横穿境内。全村总面积880.33亩,辖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19户,人口1677人,耕地面积415.33亩,人均纯收入6341元。全村7个党小组,党员67名。

  (二)工作基础。

  现已投入1000余万元,已完成雨、污水沟1300米改造,硬化街沿15000平方米,弱电入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已栽种街道树 300余株,安装路灯 66盏,正在进行各类标志、标牌制作。已基本完成191户农房风貌改造,形成融川西民居和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特色民居。建成400㎡村级活动室。

  5、蒙顶山镇水碾村

  (一)村庄概况。

  水碾村位于名山县蒙顶山镇西面,名雅快速通道、成雅高速公路横穿境内。全村总面积1750亩,辖8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12户,人口1737人,耕地面积618.6亩,人均纯收入6152元。全村8个党小组,党员56名。

  (二)工作基础。

  现已投入100余万元,改造了沟渠1000米、道路硬化200米、街沿硬化5000平方米等基础设施,栽种街道树100余株,安装路灯30盏,制作标识、标牌,美化村容村貌、发展特色经济、提升乡风文明。村活动室正在建设中。

  6、城东乡五里村

  (一)村庄概况。

  城东乡五里村位于城东乡核心地带,东接长坪村,南接蒙阳镇,西北均接名山县城,318线穿村而过,共辖8个农业合作社,有486户,共1584人。地处名山县城郊,被誉为名山县东大门。

  (二)工作基础。

  现已投入100万元,一是在108及公路沿线修建花池、种植花木美化环境;二是进行路灯的安装;三是修建排污管道;四是规范村容村貌;五是进行茶文化打造宣传;六是硬化庭院和公益地段5424平方米,七是新修和改造垃圾收集池、分类池。村活动室正在完缮中。

  7、红星镇上马村

  (一)村庄概况。

  上马村位于名山县红星镇东南方,与双河乡骑龙村相邻,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有耕地1614亩,茶园面积1761亩,人口2035人,农户540户,2011年人均收入5200元,辖区内有县道3.5公里,村道1.6公里,社道4.3公里,全村有村级活动室一间,村级卫生室一间,建有垃圾回收设施2处 。

  (二)工作基础。

  已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对公路沿线的农房进行了风貌改造,村活动室建设,沿线农户院坝、主干道栅栏安装及绿化,排污沟,垃圾池建设,农户庭院硬化和文化墙、标识牌、宣传栏制作等项目已完成,道路硬化正在进行中。

  8、黑竹镇白蜡村

  (一)村庄概况。

  白蜡村位于名山县黑竹镇东面,是雅安市的门户村,通过国道108线与成都蒲江县相连,临溪河穿村而过。全村总面积5086亩,下辖9个村民小组(其中1个瀑电移民小组),有农户642户,人口2200人。耕地面积2404亩,其中茶园面积2180亩。全村9个党小组,党员86员。

  (二)工作基础。

  已投入150余万元,硬化村级道路300米,拓宽村主干道1000米,新修雨水沟900米,新建1个文化广场及配套设施。对广场进行文化墙修建、装饰、广场砖安装、排污设施修建、新修1座公共厕所,安放体育健身器材1套等,栽种行道树300余株,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农户门前安装栅栏700米,茶文化墙塑造以及各类标志、标牌制作等已完成。完成85户7500平方米农房风貌塑造。村级活动室正在改建中。

  天全县

  1、思经乡民主村

  (一)村庄概况。

  民主村位于思经乡东部,东与鱼泉乡、河源乡相邻,西与思经乡思经村、马渡村相接,南与鱼泉乡毗邻,北同梅林乡龙尾村相连。全村幅员面积6.2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05户,总人口1071人。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工作基础。

  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领导挂点、帮扶活动结合起来,实行联动协作,加强指导和服务,整合工作平台,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整体加快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2、思经乡百家村

  (一)村庄概况。

  百家村位于天全县城城南10公里。全村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50户,总人口912人。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工作基础。

  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领导挂点、帮扶活动结合起来,实行联动协作,加强指导和服务,整合工作平台,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整体加快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3、新华乡银坪村

  (一)村庄概况。

  银坪村位于天全县城南边,距县城15公里,离新华乡政府5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253户837人。全村有土地 1320亩,林地937亩,全村群众经济来源主要是种植业和外出务工。 2011年人均纯收入6150元。

  (二)工作基础。

  近年来,银坪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已经引进台商种植食用菌,拟建设全村范围内的食用菌种植基地。该村是天全到新华的门户,民风淳朴,村民文化生活丰富,银坪村老年协会活动不断。食用菌、土鸡蛋、鸭蛋等具有乡土特色的食品丰富。目前银坪村正在按照全县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生态”主题,打造乡土特色与乡土风情相结合的乡村景观要素与民俗景观要素,多层次、多角度的营造休闲、自在、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努力将银坪村打造成独具乡村风情的度假胜地和生态观光旅游地。

  4、城厢镇白石村

  (一)村庄概况。

  白石村位于城厢镇北部,天老路横穿全境,距离县城1. 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298户,村民960人。全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适应发展林竹业、蔬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天然条件,主要产业有林竹业、养殖业、蔬菜种植业,2011实现人均纯收入达6527元。

  (二)工作基础。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治理涉及民生的村庄环境卫生、容貌秩序为切入点,以增添设施、清整店面、塑造风貌、健全机制为突破口,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树立典型,使村庄实现环境优美、风貌协调、庭院美化、设施完备、机制健全的目标。推进全村“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努力创造清洁整齐优美的环境,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5、大坪乡大坪村

  (一)村庄概况。

  大坪村辖6个组,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599亩(其中:田533亩,地66亩),林地面积1000余亩;全村总户数272户,总人口943人,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673元。村内有驻村企业五家,幼儿园一所,农民科技书屋一个,供水厂一所,派出所一个,垃圾分类池4个,每月按时收集清运。村内民居建设有序,村容整洁卫生,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健全完善;文明乡风形成;示范要求达标。

  (二)工作基础。

  目前,全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已竣工,全村绿化率达80%,主要居民点实施了风貌塑造,“五乱治理”强力推进,建成标准垃圾分类池4个,普通垃圾池2个,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长效机制基本健全,人居环境基本实现清洁化、优美化、秩序化、制度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村有信心按照“五是百千示范村”标准打造成为全市乡村环境明珠村。

  6、仁义乡李家村

  (一)村庄概况。

  李家村位于天全县城以北6公里,县道天老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幅员面积 1480亩,辖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30户,村民845人,其中党员22人,预备党员1人。李家村现有耕地面积1246亩,其中粮田880亩,地366亩,退耕还林面积254亩,绿化面积260亩,入户路 2000米,院坝硬化2000平方米。天老路沿线李家段实施了“风貌打造”工程,目前全村正在推进“一池三改四化”工程,已建沼气池45口;已建垃圾分类池3个。

  (二)工作基础。

  李家村正在按照全县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发展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乡村生态发展的观光农业。目前,李家村绿化面积近260亩,新建入户路 2000米,院坝硬化2000平方米。天老路沿线李家段实施了“风貌打造”工程,目前全村正在推进“一池三改四化”工程,已建沼气池45口,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已建垃圾分类池3个, 李家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0年以来,李家村先后被授予县级“卫生示范村”、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级“文明村”、“平安村”,多次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党支部”、“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

  7、始阳镇苏家村

  (一)村庄概况。

  全村面积约7000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农户157户,人口571人,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全村共有林地6582亩。

  (二)工作基础。

  健全完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坚持一手抓专项治理,一手抓长效机制的建立。要从规划、建设、管理、投入、激励、推进、考核、评价等机制建设入手,建立健全村环境治理和“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的长效管理机制。

  8、始阳镇沙漩村

  (一)村庄概况。

  全村面积约5200亩,共有4个村民小组,农户286户,人口1078人,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全村共有林地3300多亩。

  (二)工作基础。

  健全完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坚持一手抓专项治理,一手抓长效机制的建立。要从规划、建设、管理、投入、激励、推进、考核、评价等机制建设入手,建立健全村环境治理和“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的长效管理机制。

  9、老场乡共和村

  (一)村庄概况。

  共和村位于天全县老场乡北部的长腰山下,全村幅员面积6平方公里,所辖6个村民小组,256户,968人,有1个党支部,有共产党员25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全村主要产业结构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2011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为全村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基础。

  开展城乡环境治理以来,共和村沿老铜路已建成生态垃圾收集处理池4个,生活垃圾填埋场正在建设之中,日常保洁工作常抓不懈,“五乱”治理深入推进,工作机制逐步完善,环境综合治理基本达到了清洁化、优美化、秩序化、制度化标准。特别是通过风貌塑造工程,使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改善,加之该村民风淳朴,传统文化氛围浓郁,村内猕猴桃、林竹等生态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该村已具备打造“环境优美五十百千示范村”相关条件。

  芦山县

  1、飞仙关镇三友村

  (一)村庄概况。

  三友村位于飞仙关镇中部,幅员11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506户2280人, S210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以传统农业和林业为主,近几年第二产业发展迅速。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100亩,林地面积5200亩,其中:退耕还林2100亩, 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5601.00元。该村在全县村庄中具有代表性、先进性和示范性,依托三友村当前实际,注重人与环境和谐,贯穿生态理念,与长期规划及交通、水利等规划衔接,把三友村建成基础设施良好,环境优美,产业特色突出,乡风文明的“田园风光型农业新村”。

  (二)工作基础。

  通过3年灾后重建,共硬化禾茂、宋家沟2条机耕道,全长5公里,硬化禾茂环山堰、林泉堰2条堰道,全长7.5公里,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按照省、市、县要求,制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四化”工作方案,按照方案开展日常保洁工作和垃圾清运工作,下大力气治理“五乱”,目前三友村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已形成常态化机制,基本达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辖区内省道210沿线已实施了风貌塑造工程,栅栏式风貌28户;庭院硬化32 户,1600平方米;外墙挂板10户,1100平方米,修砌花台200平方米。

  2、飞仙关镇朝阳村

  (一)村庄概况。

  朝阳村地处芦山县南界210线,幅员12平方公里,东邻芦山县城,南与三友村接壤,西与天全线交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村由7个村民小组构成,耕地面积1987.5亩,林地面积8271亩,其中:退耕还林2905.67亩,林权流转面积3883亩,全村共计782户, 2859人,劳动力人口1895人,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5601.00元。该村在全县村庄中具有代表性、先进性和示范性,突出生态理念,围绕风貌、细节和特色,因地制宜,实现“田园风光型农业新村”。

  (二)工作基础。

  通过3年灾后重建,共硬化唐家山、李家沟等4条机耕道,全长6公里,硬化田家坪、杨家河等4条堰道,全长3公里,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按照省、市、县要求,制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四化”工作方案,按照方案开展日常保洁工作和垃圾清运工作,下大力气治理“五乱”,目前朝阳村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已形成常态化机制,基本达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辖区内省道210沿线已实施了风貌塑造工程,栅栏式风貌90户;庭院硬化40 户,1800平方米;外墙挂板35户,4700平方米,修砌花台860平方米。

  3、龙门乡青龙场村

  (一)村庄概况。

  青龙场村位于芦山县城北18公里,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现有9个村民小组,1482户农户共4666人。耕地面积3136.7亩。有田地3800亩,退耕还林面积3088.5亩。这里依山傍水,生态优良,土地肥沃,百姓勤劳。这里有国家级文物元代青龙寺大殿,至今巍然矗立;这里有南方丝绸之路通向藏区的重要驿站——青龙关;这里有吸引海内外各大媒体、各路客商为之云集的极具探险和旅游开发价值的龙门溶洞。07年青龙场村争取到新农村建设项目,原河心村新村扶贫工程及2008年度新农村建设推进村。现在旧街硬化改造共520米,风貌改造共6925平方米。该村在全县村庄中具有代表性、先进性和示范性,以青龙场的区位优势和自然、人文环境为基础,扎实推进青龙场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发展生态农业。河边作清水项目,依托龙门溶洞风景区,同龙门螺洞、青龙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青龙寺大殿进行整体打包连片开发。将青龙场村打造成具有游洞、探险、生态、观光、休闲为一体新兴产业,实现“乡村旅游型新农村”。

  (二)工作基础。

  2007年青龙场村争取到新农村建设项目,原河心村新村扶贫工程及2008年度新农村建设推进村。现在旧街硬化改造共520米,风貌改造共6925平方米。全村通村公路总长3.7公里,现已硬化2.2公里。通组公路总长7.3公里,现已硬化4.3公里。入户公路总长9公里,现已硬化6公里。垃圾房6个,垃圾分类池10个,沼气池520口。该村现有2A景区龙门螺洞、以及具有红军文化青龙关等旅游胜地作为龙门乡十分具有代表的旅游资源。

  4、太平镇春光村

  (一)村庄概况。

  春光村位于太平镇南面,由原春光村和河坝村合并而成,县城通往太平的两条新公路都横穿全村,幅员面积13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有600余户,共2376人,耕地1766亩,水田586亩,山林20000亩,其中人工林6000余亩,退耕还林2193亩,茨竹林2500余亩,茶园1500余亩。该村在全县村庄中具有代表性、先进性和示范性,以“茶园、流水、青山”为主题元素,加入休闲文化广场、文化石等文化农家元素,建设具有川西特色的“田园新村”

  (二)工作基础。

  全村机耕道长20公里,已经硬化6公里。入户路硬化1.7公里。沼气建成140余口,改水、改厕、改厨200余户。堰渠硬化2公里。改善环境,持续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共建垃圾分类回收房10个,保洁员5名,加强每天的卫生保洁工作,卫生死角及时清理整改,村内卫生保持清洁,环境整治经费每月考核后按时拨付到位。已经完成了春光村“四化”制度建设,目前正进行“村民公约”的制作安装中。同时前期经镇党委、镇政府班子成员和驻村负责人现场到春光村进行了实际察看,初步拟定了打造的节点和具体内容,落实对涉及风貌塑造农户的再核实工作。

  5、清仁乡大板村

  (一)村庄概况。

  大板村位于县城北部1公里处;地处城乡接合部;幅员5平方公里;有3个村民小组,507户,1778人,劳动力753人;耕地面积1022亩,其中田327.5亩,地694.5亩;退耕还林570亩,林地面积865亩; 2011农民人均纯收入5830元。该村在全县村庄中具有代表性、先进性和示范性,以打造成工业带动型和休闲型为一体,易居、易商、易游、易业的“田园新村”。

  (二)工作基础。

  全村基础设施完善,通村水泥公路5公里,入户水泥路1.7公里,垃圾房3个,垃圾分类池15个,安置垃圾桶20个,沼气池200余口,改水、改厕、改厨200余户,堰渠硬化7公里。 农房砖混改造率达88%以上,“家家有新房,户户奔小康”的新村风貌已初步显现。清仁乡大板村村“两委”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发展现状,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全村党员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努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村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和谐。

  宝兴县

  1、陇东镇崇兴村

  (一)村庄概况。

  全村6个组(崇兴一、二、三组、建康一、二、三组)有147户、人口共476人,其中党员24人,完成风貌改造34户,“五改三建”已完成40%,有万亩中药材基地,制定有新村规划。

  (二)工作基础。

  一是工作机制完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格管理,明确责任,制定工作方案。二是舆论宣传力度大,利用宣传标牌、横幅、板报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三是曝光问责,扎实推进治理工作,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在全村实施“网格化”管理。四是编制工作规划,明确了工作重点,强化了工作措施。五是设施建设加快,增添环卫设备,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村级垃圾分类收集池9个,硬化村道8.7公里,硬化入户道路2500米。六是村民素质提高,通过积极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使村民的文明素养进一步提升。

  2、陇东镇新江村

  (一)村庄概况。

  新江村位于陇东镇西北部,全村10个组,有237户、人口850人。著名的东拉山大峡谷景区就位于本村,成立了陇东镇红心果协会,制定有新村规划。

  (二)工作基础。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通过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加强宣传,积极探索长效工作机制建设,切实提高村民文明卫生意识和素质。二是通过大力整顿村容村貌、实施环境优美村工程建设等工作,加快了村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实现了村庄环境达到“四化”标准。

  3、灵关镇建联村

  (一)村庄概况。

  建联村位于灵关镇东北方向,下辖11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386户,1196人,党员43人。全村耕地面积833亩,林地面积1407.3亩,全村平均海拔1100米,全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以种植、木材和务工为主,农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特色农产品是茶叶 。2010年人均纯收入 5278元。

  (二)工作基础。

  灵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按照省、市、县工作部署,立足实际,做到村民房屋风貌较有特色,生活垃圾定点收集,统一管理,农户使用沼气等洁净能源。各项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环境公共设备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保洁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形成了一个宜居、环保、富裕、和谐的新农村。通过近几年的环境整治,该村的环境质量整体上了一个台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村庄环境达到“四化”标准。

  4、穆坪镇顺江村

  (一)村庄概况。

  顺江村位于穆坪镇东北方向,下辖9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345户,1480人,党员61人。全村耕地面积996亩,特困家庭93户、人数346人。全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以种养殖、务工为主,农作物主要以玉米、小麦、马铃薯为主,特色农产品是蜂蜜。全村共有企业3家(以宏鑫铁合金厂为主)。2011年人均纯收入5600元。

  (二)工作基础。

  顺江村党支部、村委会历年来十分重视城乡环境综合工作,现已落实10保洁员,确保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常态化,做到日产日清,现已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垃圾的清运模式,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已基本建立,通过严格自查,顺江村已经达到了“四化”标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5、蜂桶寨乡盐井坪村

  (一)村庄概况。

  盐井坪村位于蜂桶寨乡东北方向,下辖8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384户1185人,党员44人。全村耕地面积590亩,林地面积62602.3亩,全村平均海拔1400米,全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以种植、养殖业和务工为主,特色农产品是蔬菜,全村有企业23家,其中有4座电站,1家硅厂,3家石材厂,15家矿山。2010年人均纯收入5059元。

  (二)工作基础。

  2010年以来,在乡领导的高度重视,全乡工作人员的努力下,通过实行风貌改造、 整治村容村貌、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大力推广和利用清洁能源,实施绿化、亮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任务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6、硗碛藏族乡夹拉村

  (一)村庄概况。

  硗碛藏族乡夹拉村距离宝兴县城52公里,幅员面积180余平方公里,是硗碛乡南大门,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372户,总人口1269人,其中党员39人。村民主要居住在S210线公路两侧。夹拉村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美,民族文化浓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村有藏家乐60余户,基本都集吃、住、娱乐、停车于一体,其游客日容纳量约900人。

  (二)工作基础。

  在县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夹拉村根据“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标准,按照“四化”达标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通过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大力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建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群众环境保护的意识,建设了一个仁朵大地藏家乐旅游接待中心、创建了一个嘉绒藏家文化遗产保护地、完善一整套管理制度,提高了农民素质、实现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荥经县

  1、宝峰彝族乡莲池村

  (一)村庄概况。

  宝峰彝族乡莲池村位于荥经县县城北部16公里处,位于宝峰彝族乡的下半方,海拔高度700-900米,有10个村民小组,414户,1243人。全村育龄妇女235人,独生子女家庭85户,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56户。莲池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3人,其中支委成员由支书1人,委员2人组成。村委会活动室面积约100平方米,分会议室、办公室、村计生服务室和农家书屋。村集体有远程教育设备一套。全村已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村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人均年收入3400元。全村有土地面积1602亩。其中耕地1100亩,分为水田482亩,旱地618亩,2000年至今共退耕还林630亩。全村栽慈竹面积达5000亩。农户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2011年全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新栽茶苗亩600亩,全村茶园面积达1980亩。

  (二)工作基础。

  莲池村作为荥经县“四化”达标村庄,自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重点对“脏乱差”、村民卫生意识等突出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发放宣传资料、制定“环境卫生公约”等措施,号召全体村庄积极参与治理治理工作,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已召开村民大会、坝坝会11次,发放宣传资料3500余份;全村已有5个组建成通组水泥公路,连户路通向每个居民院落,院坝硬化率达48%。2011年,莲池村全村共建垃圾池22个,实现了垃圾各村民小组的垃圾集中收集、清运工作机制。

  2、附城乡南罗坝村

  (一)村庄概况。

  附城乡南罗坝村位于荥经县城西南部,与县城仅一桥之隔,绕城路穿境而过,交通及其便利,是我县轻纺工业集中区所在地。该村医疗卫生设施相对完善,医疗条件较好。全村总有村民小组11个,住户数1156户,总人口3280人。南罗坝村全村育龄妇女609人,独生子女家庭456户,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28户。南罗坝村党支部下辖11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6人,其中支委成员由支书1人,委员2人组成。村委会由村主任1人,大学生村主任助理1人和委员4人组成。两委交叉任职,两委成员平均年龄为42.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4人。村委会有400平方米活动室一套,分为会议室,办公室,文化室、村计生服务室。村集体有远程教育设备一套。全村已解决人畜饮水问题,96%的村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人均年收入6857元,23%的老百姓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全村有区域总面积为5700亩,耕地面积2879亩,农田面积1292亩。现有猕猴桃标准示范园区600亩,种植有红心、金果等优良的猕猴桃品种,整个园区将全部进入丰产期。随着猕猴桃的产业的发展,该村将有望建设成为集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二)工作基础。

  该村在县委、县政府的精心领导下,通过三年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已建成村委会400平方米活动室一套;全村已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并根据本村实际,重点发展园林经济,现已建成猕猴桃标准示范园区600亩,种植有红心、金果等优良的猕猴桃品种,整个园区将全部进入丰产期。随着猕猴桃的产业的发展,该村将有望建设成为集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在基础设施方面,南罗坝村基础设施完备,所有组道及联户小路、院坝均已硬化完毕,小水利工程在该村实施标准灌溉堰渠达6000米以上。县经河南岸建设工程在该村实施,交通条件更为完善。为了做好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建设好新农村,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全村共建有垃圾池8个,实现了垃圾的及时收集、清运。全村完成改厨、改厕723户,老百姓居住环境较好。

  3、天凤乡建设村

  (一)村庄概况。

  天凤乡建设村位于荥经县县城北14公里处,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279户871人。建设村全村育龄妇女283人,独生子女家庭36户,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72户。建设村党支部下辖9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1人,其中支委成员由支书1人,委员2人组成。村委会由村主任1人,大学生村主任助理1人和委员4人组成。两委交叉任职,两委成员平均年龄为45.3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3人。村委会有一套320平方米活动室正在建设中,预设党政,综治、计生、会议室、图书室等办公室,文化广场一个,有村集体有远程教育设备一套。全村已解决人畜饮水问题,99%的村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人均年收入2980元。现有退耕还林1052亩,耕地面积1902亩,特色产业:长毛兔、红皮香蒜、茶叶。2009至2011年全村栽种茶叶1000余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务农、饲养长毛兔和外出务工。全村长毛兔存栏最高峰达3万余只,近年来由于市场原因兔毛价格下降,长毛兔养殖户急剧减少,现在只能稳中求发展。

  (二)工作基础。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责任单位积极支持下,把“四化”达标村庄创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把工作重点放在“脏乱差”的治理和村庄素质提高上,针对垃圾乱倒、乱搭乱建开展了多次集中整治。目前,该村主要发展长毛兔、红皮香蒜、茶叶。2009至2011年全村栽种茶叶1000余亩。现在农户聚居点道路已基本硬化,连户路基本通向每个居民院落,防洪堰渠及灌溉堰渠已基本贯通。为了做好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建设好新农村,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村全村共建有垃圾池3口,实现了垃圾的收集、清运。

  4、烈士乡新立村

  (一)村庄概况。

  新立村位于荥经县108国道荥河长征桥1公里,现有耕地200 亩,林地近200亩,主要经济收入为煤矿开采和劳务输出, 经济作物以茶叶为主,全村栽种茶叶近700亩。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290多户、将近1000人。2012年已硬化2公里的村道,1至7组的安全饮水工程即将完成。新立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比较适宜茶叶生长,适合发展茶叶产业。我村交通方便,村道硬化连接108国道也在进行中。

  (二)工作基础。

  该村按照“产业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新村风貌”的治理思路,以“一个达标、三个率先、四个到位”为工作目标,通过卓有成效的努力,率先达到了村庄治理“四化”标准。如今新立村村容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特色产业大力拓展。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二是强化宣传引导;进行了广泛宣传,全面动员,悬挂横幅,张贴小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在全村深入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本做到了人人皆知,家喻户晓。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卫整治。目前已硬化2公里的村道,1至7组的安全饮水工程即将完成。村道硬化连接108国道也在循序推进。

  5、烈士乡课子村

  (一)村庄概况。

  课子村距县城18公里,海拔800-1100米,现有耕地1500 亩,林地1000亩,主要经济收入为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经济作物以茶叶为主,全村栽种茶叶1300亩。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300多户、886 人。2009年硬化5.5公里的村道,完成1至6组的安全饮水工程;2012年6月完成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启动文体广场和新村委会建设。我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比较适宜茶叶生长,适合发展茶叶产业。我村交通方便,村道全部硬化且直同国道108线。为了促进全村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我村正积极引进畜牧企业走立体农业道路。

  (二)工作基础。

  课子村以茶叶为主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全村栽种茶叶1300亩,2009年硬化5.5公里的村道,完成1至6组的安全饮水工程;2012年6月完成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启动文体广场和新村委会建设。该村交通方便,村道全部硬化且直同国道108线。为了促进全村经济,增加群众收入,该村正积极引进畜牧企业走立体农业道路。在课子村三组(小地名山坪上)和课子村六组(小地名燕子窝)各有平地200亩以上,比较适宜修建大型养殖场。现在群众积极性高,土地基本落实,急切等待企业入驻。

  6、龙苍沟乡发展村

  (一)村庄概况。

  龙苍沟乡发展村位于荥经县县城南边23公里处,地形为山地。是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和鸽子花景区所在地。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村民544户1665人。发展村全村育龄妇女386人,独生子女家庭102户,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94户。发展村党支部下辖11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2人,其中支委成员由支书1人,委员2人组成。村委会由村主任1人,村文书1人和委员4人组成。两委交叉任职,两委成员平均年龄为46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4人。村委会有500平方米活动室一套,分为会议室,办公室,村计生服务室、图书室。村集体有远程教育设备一套。全村已解决人畜饮水问题,99%的村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人均年收入6918元。该村水力及矿产丰富,现有水电站9座,煤矿10座。全村有土地面积9万多亩。其中林地8万多亩,其中天然林6万多亩;耕地1482亩,分为水田640亩,旱地842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竹木、养殖业和外出务工。

  (二)工作基础。

  通过三年的集中治理,以开发龙苍沟旅游为契机,集合本村实际,采取措施,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目前村委会有500平方米活动室一套,分为会议室,办公室,村计生服务室、图书室。村集体有远程教育设备一套。全村已解决人畜饮水问题,该村水力及矿产丰富,现有水电站9座,煤矿10座;农户聚居点道路已基本硬化,防洪堰渠及灌溉堰渠利用土地整理项目正在建设完善中。硬化了矿区公路7.5公里,景区旅游公路加宽工程正在施工中。为了做好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建设好新农村,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村全村共建有垃圾池2口,实现了垃圾的收集、清运。依托国债沼气项目,全村农户改厨改厕面达到30%以上。

  7、龙苍沟乡快乐村

  (一)村庄概况。

  龙苍沟乡快乐村位于荥经县县城南边17公里处。地形以为山地主,是龙苍沟景区旅游公路必经之地,是龙苍沟乡政府所在地,龙苍沟乡场、乡中心校也坐落在这里。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村民450户1295人。快乐村全村育龄妇女325人,独生子女家庭97户,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74户。快乐村党支部下辖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6人,其中支委成员由支书1人,委员2人组成。村委会由村主任1人,村文书1人和委员4人组成。两委交叉任职,两委成员平均年龄为41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4人。村委会有120平方米活动室一套,分为会议室,办公室,村计生服务室、图书室。村集体有远程教育设备一套。全村已解决人畜饮水问题,99%的村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人均年收入6767元。

  全村有土地面积1万多亩。其中耕地1141亩,分为水田84亩,旱地1057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

  (二)工作基础。

  现在坝区农户聚居点道路已基本硬化,连户路通向每个居民院落,防洪堰渠及灌溉堰渠利用土地整理项目正在建设完善中。硬化了该村14组、银船组村道约2公里。为了做好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建设好新农村,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快乐村全村共建有垃圾池2口,实现了垃圾的收集、清运。依托国债沼气项目,全村农户改厨改厕面达到30%以上。

  汉源县

  1、九襄镇红光村

  (一)村庄概况。

  红光村位于九襄镇东部,G108沿线,紧临九襄镇城区。辖5个村民小组,750户2238人,土地800余亩,全村道路已硬化,交通便利,绿化面积达80%。该村常年气候宜人,适宜大多数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农业经济(如种植梨、桃、苹果、李子等)、工业经济、与第三产业共同发展,全村人均收入有超大幅度的增长。

  (二)工作基础。

  开展环境治理工作以来,该村村道和5个通组道路均已硬化,村内电网已改造完毕,光纤电视通达和使用率达100%,绿化率达80%,垃圾池、垃圾箱、保洁员配备完善,目前已建成生态垃圾池3个,垃圾回收池1个,G108沿线设垃圾箱5个,“五乱治理”深入推进,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实现了人居环境清洁化、优美化、秩序化、制度化,村容村貌较为整洁,民风淳朴,文化氛围浓厚,村民素质较高,是居民闲暇散步和各地游客观赏的好去处,具备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旅游的基础和条件。有望按打造“五十百千示范村”标准建设成为洁、齐、美的生态旅游村。

  2、九襄镇三强村

  (一)村庄概况。

  三强村位于九襄镇东部三强村拥有农户348户,总人口1230人,耕地面积650亩,幅员面积2.9平方公里,辖区内有5个村民小组。以种植业为主,盛产水果、优质高产水稻、蒜苔而远近闻名。

  (二)工作基础。

  开展环境治理工作以来,三强村狠抓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风貌塑造工作,改造堰道7.1公里,主要街道实施风貌塑造,村级硬化主干道4.2公里,硬化通组道路2.1公里,村道和五个组组道大部分已硬化,村内电网已改造完毕,光纤电视通达和使用率达100%,通讯条件优越;垃圾处理机制逐步建立,垃圾池、垃圾箱、保洁员配备完善,目前已建成生态垃圾池3个,垃圾房3个,普通垃圾池2个,确立了以打造环境优美示范村庄为着力点,以培育乡村旅游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较大提高的目标,有望按打造“五十百千示范村”标准建设成为洁、齐、美的生态旅游村。

  3、九襄镇幸福村

  (一)村庄概况。

  幸福村位于九襄镇东部,离108沿线只有260米,紧临九襄镇城区。幸福村辖5个村民小组,504户1749人,土地800余亩,全村道路已硬化,交通便利,绿化面积达85%。该村常年气候宜人,适宜大多数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盛产金花梨、蒜苔、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与第三产业共同发展,全村人均收入有超大幅度的增长。 由于幸福地理位置较好,是休闲旅游的好地方。

  (二)工作基础。

  开展环境治理工作以来,镇党委、政府和幸福村委把环境治理工作列为重中之重,以发展农业产业观光旅游为着力点,强化治理设施建设,建有村级活动场所1个,农村书屋1个,村道和5个组组道均已硬化,村内电网已改造完毕,光纤电视通达和使用率达100%,绿化率达80%,主要居民聚焦区实施了风貌塑造,“五乱治理”深入推进,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实现了人居环境清洁化、优美化、秩序化、制度化,村容村貌呈现崭新面貌。有望按打造“五十百千示范村”标准建设成为洁、齐、美的生态旅游新村。

  4、唐家乡新场村

  (一)村庄概况。

  新场村位于政府所在地,东面文武坡坡底,方圆约2公里,全村人口共2104人,辖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约890亩,当前发展核桃约1万株。

  (二)工作基础。

  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新场村基础设施得到提质升级,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垃圾处理机制逐渐完善,建有县内最大的垃圾处理场,初步设计修建的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服务站将为新场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在治理工作中,唐家乡细化工作方案,以创建环境优美示范村为着力点,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有望通过争创2012年度五十百千示范村庄,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创建一流的示范村庄,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石棉县

  1、新民藏族彝族乡小马村

  (一)村庄概况。

  该村距乡政府5公里,辖区12.6平方公里,属河谷山村组,海拔在1300米—1600米,现有5个村民小组198户608人,是一个彝、藏、汉杂居的村。小马村主要以林果业和畜牧业发展为主,现有柑桔园1500亩,并成立了小马村专业合作社,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00元。

  (二)工作基础。

  村庄基础设施齐全、整洁、卫生,村民杂物堆放整洁有序,房屋立面整洁,无私搭乱建、乱涂乱画、乱吊乱挂,新桃公路沿线风貌整齐划一,保洁队伍工作扎实,村民文明素养较高,村庄道路硬化率达75%,院坝硬化150余户,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有线电视通达率100%,是新农村重点建设村。

  2、擦罗彝族乡上里村

  (一)村庄概况。

  该村位于石棉县城南麓,距县城12公里,国道108线横贯全村,村内有全县唯一合法的天主教堂,占地近500平方米。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231户664人,2011年末人均纯收入6624元,村上有集体电站2座,年集体经济收入在30万元以上。

  (二)工作基础。

  全村发展黄果柑480亩,今年被评为“最美黄果柑园”。村内基础设施完善,水、电、路、闭路电视、宽带上网得到有效的解决。上里村民风淳朴,群众集体主义观念强,村支两委坚强有力,近10来各项工作走在前列,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多次得到雅安市和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各项工作的推动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发展公益事业的最佳选择村。

  3、丰乐乡蜡树村

  (一)村庄概况。

  蜡树村地处丰乐乡中低山河谷地带,距丰乐乡政府约3公里,位于大冲河下游,海拔在850米至1200米之间,幅员469公顷,与国道108线相连接,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260户810人,耕地面积1668亩。

  (二)工作基础。

  该村是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是全县优质枇杷主要产地,现有优质枇杷标准化管理精品示范片350余亩,年产值500万元。全村共有垃圾分类池5个,落实保洁人员6名,村庄基础设施完善,通村通组道路硬化率达90%,联户路硬化率达到98%,村容村貌整洁,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村规民约健全。同时,该村是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确定的党员电教和远程教育示范村。

  4、美罗乡狮子村

  (一)村庄概况。

  石棉县美罗乡狮子村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在大渡河中游的石棉东部,幅员面积3000多亩。距离县城22公里,距108线12公里,村委会所在点海拔1200米。全村共9个村民小组539户1756人。全村耕地面积971亩,田674亩,地297亩,年粮食总产量862吨,人均491公斤。

  (二)工作基础。

  全村共建垃圾池4个,保洁人员9人,进行风貌塑造32户。全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以水果和蔬菜为主,相对经济条件较好;全村群众素质较高,环境治理意识较强,基本养成了爱卫生、讲文明的良好生活习惯。

  5、先锋藏族乡安全村

  (一)村庄概况。

  先锋乡安全村位于大渡河西岸,离石棉县城20km,龙头石电站地处其境内,先新公路穿境而过,属汉、彝、藏三族杂居村,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230户710人,有劳动力390人,外出务工人员122人,安全三组统一安置移民145人。

  (二)工作基础。

  全村耕地面积15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90%,现已发展黄果柑600亩、核桃200亩,道路硬化率达50%。该村村民团结互助,民风淳朴,村党支部连续3年获得先进党支部。2011年,辖区内先新路沿线70户房屋统一实施了藏式风貌塑造,村容村貌大改观。

  6、蟹螺藏族乡江坝村

  (一)村庄概况。

  该村距石棉县城17公里 ,离乡政府6.2公里,海拔1450米。全村幅员面积24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268户837人。全村有土地1196亩,林地19447亩,全村群众经济来源主要是种养殖业和外出劳务收入,2011年人均纯收入5764元。

  (二)工作基础。

  近年来,江坝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已建成石棉县脱毒洋芋生产基地,石棉县常年蔬菜生产基地。该村具有浓厚的尔苏藏族文化气息,是尔苏藏族集聚地,尔苏木雅文化已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江坝村正在按照全县旅游开发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打造尔苏古寨露天博物馆的理念,充分挖掘田畴、林盘、篱笆、沟渠、民居等乡村景观要素与民俗景观要素,多层次、多角度营造尔苏风情的悠闲、自在、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努力将江坝村打造成独具尔苏文化色彩的民俗风情体验地、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地和生态观光与室外运动体验地。

  7、新棉镇东区村

  (一)村庄概况。

  新棉镇东区村位于县城东部,幅员面积19平方公里,距县城5公里,辖五个村民小组642户1774人,全属非农业户口,其中享受失地养老保险517人,购买居民医疗保险896人,有退耕还林面积1001亩,林地20235亩。瀑电环湖公路和雅西高速公路横穿全境,交通十分方便。

  (二)工作基础。

  近几年,抓住高速公路和瀑电以及“三所”建设的机遇,东区村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农村基础建设和村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变,修建高速公路和瀑电安置房共98户,其中统建房62户,自建房36户,城市规划和“三所”建设正在启动中。

  8、宰羊乡碾子村

  (一)村庄概况。

  该村为乡政府、乡中心小学、乡卫生院、宰羊片区派出所、乡农村信用合作社驻地,距县城13公里,平均海拔900米,辖6个村民小组445户1560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617亩,发展黄果柑350亩、枇杷300 亩、核桃500亩;现有电站3个、硅厂1家、砖厂4家,2011年人均纯收入5531元。

  (二)工作基础。

  全村基础设施完善,通村水泥公路5.6公里,硬化生产便道及院坝13.7公里,垃圾房12个,垃圾分类池4个,沼气池180口,占地500平方米的生态休闲广场1个,农房砖混改造率达91%以上,“家家有新房,户户奔小康”的新村风貌已初步显现。近年来,宰羊乡碾子村村支“两委”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发展现状,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全村党员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努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村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和谐。


微信
Copyright 2021 zhxzzfj.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913 ICP备案:蜀ICP备19019529号-1 网站标识码:5118000003
主办:雅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正和路1号 电话:0835-222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