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简报2010(第二十期)

来源:
浏览:
打印
 

 

 

 

201020期)

 

雅安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〇一〇年九月七日

 


多方联动深化治理  整体推进态势良好

——各县(区)贯彻落实“8.12”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情况

 

8.12”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再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各县(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继续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大部署,增力度,强宣传,抓整改,添设施,塑风貌,推示范,建机制,强力推进治理工作向纵深开展。

一、贯彻落实“8.12”会议精神情况

(一)党政高度重视,主动意识增强。各县(区)党委、政府按照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的要求,主要领导先后召开常委会、常务会、专题会,对贯彻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深入推进治理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将治理工作作为推动“枢纽建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工作日程;建立健全由党政主要领导领衔的组织领导体系和责任落实、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为深入推进治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调整充实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充实到治理办,加强了治理工作力量;在县(区)中心镇实施网格化管理,落实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职责,层层传递工作责任和压力,确保了责任到人,任务到头,不留死角。雨城区召开了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推进会,传达学习了全市会议精神,对全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和再部署,同时调整充实了区治理办,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工作与区级领导和部门挂钩将环境整治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基层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石棉县提出“被动抓不如主动干,被动督不如主动查”的工作要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为全县干部的常态化工作。

(二)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各县(区)结合“七进”活动、“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志愿者服务和文明劝导活动,综合运用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栏等形式,对治理工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密度的宣传,营造了创建城乡优美环境的浓厚舆论氛围,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继续深入推进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础。据统计,目前各县(区)在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在报刊、杂志刊发和电台播发宣传文档400余篇,电视台制作播放专题宣传片549部。雨城、荥经、芦山县深入开展“七进”活动,建立活动督查办法,通过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各阶层力量,掀起了治理工作的热潮。宝兴县坚持组织文明劝导员在城区、车站、红军广场、农贸市场等地宣传,取得了较好成效。

(三)坚持严管重罚,深推 “四乱”治理。各县(区)充分整合城管执法、规建、公安、工商、交通、环保等部门力量,集中开展了“乱吐、乱扔、乱倒、乱遛狗”专项治理行为,坚决推进严管重罚,引导和促进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四乱”行为抄告制度,对于违反规定的实行抄告,并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各县(区)共出动人员6772人次,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制止和劝导20514余起,教育、处罚1262人次,收缴罚金15.46万元,抄告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四乱”行为103。雨城区找准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薄弱环节,突出重点难点,市区两级联动,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中心城区流浪狗治理、出摊占道集中治理、广告牌集中治理以及中心城区交通秩序治理专项行动。芦山县针对城市管理节假日和每天早、中、晚工作相对薄弱,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问题较为突出的实际,制定了《错时管理实施办法》,成立错时管理值班组,加强空档时段的管理,实现16小时监管。天全县深入推进严管重罚,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共查处各类违规行为800余起,处以罚金11.3万元,其中对职业高中建筑工地运输建筑垃圾沿街遗撒行为给予了1.5万元的重罚。

(四)注重标本兼治,大力增添设施。各县(区)坚持治标和治本相结合,一方面以公路、主要街道、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集贸市场等重要区域或薄弱环节为治理重点,进一步加大攻坚力度。据统计,近段时间来各县(区)共治理垃圾乱扔702起,清理和规范流动商贩及越门占道经营行为451处,拆除、清理违章户外广告和商招店牌1185个,治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2187辆。另一方面,针对环卫设施和市政设施薄弱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据统计,目前各县(区)已投入资金4606.33万元,新建、改建、扩建垃圾处理场23个,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185万吨/日;新建、改建、扩建污水处理场4个,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6546.6/日;新建、改建、扩建集贸市场12个,设施建设已投入资金485万元。

(五)推进“示范”建设,打造亮点工程。各县(区)按照“一个达标”、“三个率先”、“四个到位”的要求,切实整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家扩大内需资金和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等工作平台,加快推进已进入全省“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的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工程建设,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各地还对照省上标准,因地制宜,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本地示范创建范围。据统计,各县(区)扩大的示范乡镇有17个,示范村庄159个,示范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名山、芦山、石棉县高度重视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对照“四化”标准,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对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措施、时间进度、工作要求等进行了细化分解。名山县委、县政府积极鼓励各乡镇、村社参与创建活动,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政策,对创建达标的县级示范村,县财政给予2万元的奖励;创建达标的县级示范乡镇,县财政给予5万元的奖励。

六)着力品味提升,塑造城乡风貌。各县(区)按照“四注重、四提升”和“三打破、三提高”的指导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充分展示历史传承、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对主要街道、城乡出入口沿线、历史街区、城镇主要节点的建筑立面进行了清理和风貌打造。据统计,目前各县(区)共完成风貌塑造规划编制项目38个,打造特色街道16条,改造特色农房3658户,清理建筑立面18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7832平方米,能基本确保在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区、重要集镇、国省干道沿线及河道沿岸的风貌塑造工作。石棉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和民族文化习俗,高标准、严要求实施风貌塑造,完成了国道108、省道211和石甘公路沿线农房风貌塑造工作,安顺集镇结合4A级旅游区规划定位为仿古西南民居建筑风貌,挖角集镇为藏式建筑风貌,新民集镇为濒水川西民居风貌。先锋乡松林村结合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定位为藏式建筑风貌,逐步形成了一乡一品、一村一貌、风格各异、特色明显的城乡风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芦山县着力将国道318、省道210沿线打造为流动的风景线,重点对沿线建筑的屋面、立面和地面进行塑造和整治,屋面实施小青瓦加吊檐覆顶,立面实施清洁粉刷、外墙悬挂民俗文化彩绘,地面实施硬化、绿化和设置室外栅栏,营造了浓郁的乡村田园气息。名山县在风貌塑造中大胆采取新技术、新材料,在防潮、防尘上取得突破,经打造后的风貌可以保持1020年。宝兴县在体现地域特色、提升建筑水平上下功夫,整体风貌按川西民居风格进行规划设计,从灵关到县城的风貌打造已全面展开。

(七)大胆探索创新,建立健全机制。各县(区)将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作为纵深推进治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着力构建科学化的常态管理体系,促进治理工作由突击型向常态化转变、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据统计,目前各县(区)已落实治理工作经费438.5万元,新增保洁人员882人,组织督导(暗访)队伍19支,开展督导(暗访)活动187次,受理群众投诉584件,处理群众投诉584件,处置率达100%。雨城区大胆探索工作投入机制,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多渠道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目前已引进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970万元;探索创新治理模式,在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难点区域试行“承包制”,将该区域内的清扫保洁、交通管理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任务承包出去,授权承包人对承包街道进行综合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治理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县(区)管理执法队伍、专业技术队伍和督查队伍力量薄弱,作用发挥还不够好,执法力度还不够大。个别县治理办目前仅有工作人员4人,难以保证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综合治理联动机制尚未健全,部门职能过于零散,治理力量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二)治理工作需要常态保持。一些环境卫生方面的突出问题还没有彻底改观,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河道等处还存在卫生死角,部分区域“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治理重心主要集中在城区和乡镇,村庄的延伸还不够。个别县(区)网格化管理力度不够,在定人员、定区域、定责任等方面还需要深化。

(三)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卫、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本的环境治理基础设施不够,还不能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离“四化”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农村的垃圾桶、垃圾池、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四)年底量化工程需要加快进度。个别县受资金、天气等客观因素影响,风貌塑造进度滞后,效果还不够明显。有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对示范乡镇、示范村的创建认识不够,对“四化”标准的量化指标还不清晰,工作推进较为缓慢。

(五)宣传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方式较为单一,宣传的冲击力和效果还不明显。“七进”活动开展不够理想,群众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有的县(区)“门前五包”流于形式,责任落实还不够好,广大群众的卫生习惯和文明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养成。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坚持把治理“五乱”作为基本要求,巩固治理成果。按照网格化管理的工作要求,结合正在开展的“除陋习、树新风”集中治理“四乱”专项行动,推进治理工作从城区主要街道向背街小巷延伸,向城乡结合部、乡镇村庄延伸,从治标起步向标本兼治延伸,确保不出现回潮反弹,不留空白死角。

(二)坚持把风貌塑造作为工作重点,促使城乡整体形象上台阶。按照四注重、四提升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提高规划建设水平,加快清理建筑物立面和风貌塑造步伐,推动风貌建设上水平上台阶。推广名山县的新材料、新技术,提升整治风貌的技术性。

(三)坚持把完善设施作为立足点,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增添城区环卫、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改善乡村设施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四)坚持把典型引路作为有效手段,抓好“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按照“一个达标”、“三个率先”、“四个到位”的要求,加快推进示范工程建设,确保年底前实现40%的乡镇、30%的村庄达到环境优美示范标准。同时,抓好环境优美细胞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城镇面貌

(五)坚持把“七进”活动作为宣传载体,进一步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治理氛围。充分发挥“七进”牵头单位的主体作用,深入开展文明行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引导市民自觉摒除陋习,树立新风新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坚持把常态治理作为根本保证,不断健全和完善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坚持暗访-曝光通报-问责工作机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问题及时整改落实。认真总结治理工作中好的办法措施,推进治理工作向科学化、常态化转变。按照村民自治原则,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积极探索乡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新机制、新办法。


微信
Copyright 2021 zhxzzfj.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913 ICP备案:蜀ICP备19019529号-1 网站标识码:5118000003
主办:雅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正和路1号 电话:0835-2221509